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:
“我用尽一生的时间,才能像孩子一样画画。”
孩子是创意大师
孩子刚拿起画笔,其实就已经站在原创的高点。他们没有视觉惯性的束缚,他们以纯净的眼睛,便能直达事物的本然核心。
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本能,是许多艺术大师毕生追求的。
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片充满想像的沃土若未经灌溉滋养,终会逐渐干枯。若想保有这份原创活力,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发性的价值观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,保持他们的信心与美感敏锐度。
画得“像”,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
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满纸错乱无章的线条,便急忙让他跟着大人的思维画。然而,成 人过多的干预和过度的成果导向,是对孩子创意的破坏,同时会打断他们自我探索的旅程。
在不断的干预中,孩子将养成依赖的习惯,不懂得独立思考,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。
绘画在于满足幼儿涂鸦的欲 望与本能,让孩子勇于表达自我,养成独立创作的习惯。美术教育是借由不同体裁的创作与形、色运用,开发生命的美感体验。
只有正确的美育观念,才能保护孩子珍贵的原创性。如果执着于画面成果,对技巧性过度需求,只要求孩子画得“像”,会让孩子渐渐丧失珍贵的原创性。
以“引导”替代“干预”
孩子原有的深藏的潜能,需要父母和老师从涂鸦期就开启孩子的创造之门。
绘画是一个自我感受,自我认知的过程,家长要学会减少对孩子画画时的干预。父母与老师在提供环境与材料之外,主要是起到引导作用。创造力无法直接给予,我们要从内在进行点燃。
我们要善于保护孩子的童心,尊重他们的体验,呵护绘画的兴趣,激发创造灵感,从而引发孩子创作的激情和欲 望。
不要在乎孩子现在画得像不像,要让孩子懂得美,并勇于创造美,为孩子提供一个创作自由的环境,让他们寻求独立及自我探索的内在动力,培养自信、个人独特性。
电话:0519-86661612
电话:17887261612
地址:常州市新北区典雅商业广场5幢113-114(茶艺文化街一号门)